近日,有关豪华车暴利的话题随着央视的介入骤然升温,奔驰、宝马、奥迪、路虎等被曝光的车型的价格构成在亿万观众面前被解剖,其高于欧美市场2-3倍的国内售价令人咋舌。不过,央视的计算方式却经不起推敲,由此招致其他媒体和业界的强烈质疑,并引发一系列深层思考。
全球最贵岂止进口车?
以宝马X5为例,据央视分析,在其成本构成中,生产和运输占40%(境外生产和海运),进口环节税20%,总代理和经销商的利润率之和超过30%(30%+5%)。显然,在央视看来,一辆进口车通关之后就应该以合理利润卖给消费者,其他国内成本都可忽略不计。这些国内成本按大项计算,就有国内物流,总经销商渠道管理、技术支持和广告投入,经销商建店成本,运营费用(主要是人工成本),以及各项国内税费,包括公司(总代理和经销商)增值税6%或17%,营业税5%、所得税25%、以及在增值税+营业税基础上的城建附加费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税率不等的印花税,还有境外劳务代缴税 (项目不同,税率不同)和因向境外母公司分红所缴纳的预提所得税 (10%)。
该节目在央视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题均为“全球最贵进口豪华车”。这固然是事实,不过,记者倒想问一句:在今日中国,只要是进口产品,甚至包括相当多的国货和服务,不是全球最贵的东西还能找出多少?此次媒体对豪华车暴利的“围剿”还波及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其价格构成中,除了没有进口环节税(关键零部件进口忽略不计)这一块,国内成本与进口车是一样的。即便在过去10年普通品牌的家用轿车价格已大幅下降,消费者依然抱怨说同级车型价格仍然高于国外。在央视节目播出之后,有媒体对国产车型和部分国外汽车价格中的税负(增值税、消费税、购置税)占比进行了对比:美国≦10%,英国≦2%,中国≧30%。由此可见,进口豪华车与国外的巨大差价,本土产汽车的价格总体偏高,谁是最大的受益者相信地球人都知道。
汽车与垄断巨头并列?
记者广泛搜集信息并做深入采访,此番进口豪华车被问罪原来是有背景的:据公开信息,发改委将对石油、电信、银行、汽车这四个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耐人寻味的是,据媒体援引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的话说,目前的进展情况是:“汽车业的摸底已经启动,银行业将被严密监控,电信业最为迫切,石油业最艰难。”
汽车怎么成了垄断行业?虽说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轿车生产牌照,但国内整车厂家已有100多家,每年新车销量2000万辆,新车型投放数量和消费者可选品牌全球第一,价格战常年不断,北京车市每周降价排行榜前20名降幅平均为20%。难怪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说,拿进口车暴利说事,进而推及整个行业,这是在“抹黑”中国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的最新表态是:此次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车企是否对经销商规定了最低零售价,而非针对进口车利润过高的问题。进口车定高价只是一种商业行为,并不构成垄断。
至此问题也就清楚了:针对汽车行业的垄断嫌疑,发改委的调查对象仍然是业界已经争论多年的汽车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媒体聚焦进口车暴利不过是个突破口。而将汽车与垄断巨头并列,这种违反大众常识的“拍脑袋”恐怕连主管官员自己都不好意思。
进口车“暴利”真相何在?
进口车是否存在暴利,记者已经做过详尽分析。在央视介入之后,记者致函奔驰、宝马、奥迪、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