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出现在香港联交所的一纸IPO申请书,将北汽漫长的IPO长跑带入最后的百米冲刺阶段。
7月2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股份”)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港股IPO申请。而在一个月前,有业内人士透露北汽股份已启动上市预路演进程。同时,有消息称,北汽股份在递交上市计划后,最早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港股上市,拟融资金额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
尽管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北汽集团的官方肯定,但这与此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曾透露的“融资金额在100亿元到200亿元之间”的信息十分相近。
上市申请进入待审批流程的同时,北汽股份IPO也临近最后一搏。
关键一步
在业界密切观注之下,北汽股份在既定计划中几度延迟的IPO进程终于走出了关键一步。
“北汽股份上市进程正在按计划进行,现阶段没有更多可以透露的信息。”7月4日,已于两天前递交IPO申请的北汽股份进入了上市前惯有的“静默期”,北汽股份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的回应字斟句酌,颇为谨慎。
从7月2日向港交所递交的这份长达571页的IPO申请书中,可以看出北汽股份已在各个层面做好了准备。
“北汽股份各项上市条件成熟之后,将寻找最佳时机登陆资本市场。”北京汽车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韩永贵(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曾表示。在其看来的“最佳时机”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达到一定的量;第二,合资企业的业务能进入合并报表,且在装入核心业务股权时能有较好的市盈率;第三,公司主体业务构成足够优化。”
在当下,已提交港股IPO申请的北汽股份,显然已经到了韩永贵所说的“最佳时机”。而韩永贵提出的自主品牌、合资业务和主体构成三大方面,在赴港上市前的漫长准备工作行进中,也的确历经种种调整和优化,而在这段历程中,由于面临时局和情形的不断变化,北汽集团在调整和优化之余,也无奈做出了部分妥协。其中,对资产状况影响最大的北汽旗下合资公司,北京奔驰尤为关键。
2013年1月4日,北汽股份完成收购北京奔驰50%股权后,北京奔驰成为北汽股份合营公司。而在10个月后的2013年11月,北汽股份进一步增资北京奔驰,收购北京奔驰1%股份。“事实上,收购北京奔驰这1%股份的协议在2013年2月1日就达成了,也就是刚完成收购北京奔驰50%股权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面的半年多时间里走完相关流程,11月才正式完成增购。”一位接近北汽集团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汽股份增资北京奔驰1%股份共付出2.16亿元。而在此前,北汽收购北京奔驰50%股权时,共付出51.4亿元,约合每1%股权1.03亿元。“北京奔驰自2013年11月18日成为我们拥有51%股权的附属公司,并将于本公司上市之后继续维持现状。”北汽股份公开表示。
“两倍的价差在北汽股份看来不算什么,北汽股份持有北京奔驰股权从50%上升到51%,意味着北京奔驰对北汽股份来说,从合营公司变为附属公司,由于在财务报表上可以合并, 对北汽股份资产优化意义重大。”民族证券分析师曹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层层推进
从最初宣布将于2013年年内赴港IPO,到调整为今年二季度内完成登陆港股市场,北汽一再更改上市时间表,却始终未出现在香港联交所的交易名单上。
2010年9月,北汽股份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北汽集团规划中谋求整体上市的乘用车平台。成立之初的北汽股份,承载着北汽集团整体上市重任的同时,也几乎囊括了北汽集团旗下所有乘用车优质资产——包括北京现代中方股权资产、北汽有限、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北汽新能源事业部、北汽动力总成事业部等。
2011年1月25日一天之内,北汽股份又大举并入两大块业务——以5.3亿元收购北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株洲分公司等若干实物资产,同时以4.45亿元并入北汽研究总院相关研发业务及资产。而在当时,由于合资双方谈判未取得实际进展,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