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政策提前透支市场需求
在限购政策生效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热火朝天的抢购风潮虽然使得限购城市中不少汽车经销商“一顿饭吃到撑”,但也不可避免地提前透支当地未来几个月的市场需求。
宣布汽车“限牌令”后,杭州迎来了“疯狂5小时”。3月25日晚间,记者在杭州东新路、沈半路、西溪路等汽车4S店集中的地方看到,店内灯火通明、人群熙来攘往、店前马路几度被拥堵,公安部门甚至出动了警力维持秩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限牌后汽车商店的门可罗雀。3月31日,记者在杭州市走访数家汽车4S店发现,诸多汽车品牌的销售门店基本都是空空荡荡。“与此前相比,限牌后买车的人数大幅减少,大部分客人都是到店里咨询限牌后还有没有其他上牌门路的。”杭州一家丰田汽车4S店销售人员说。
与合资品牌相比,国产自主汽车品牌的销售大厅里更是无人问津。“限牌之后,很少有人来看车。”杭州一家比亚迪(49.45, 0.75, 1.54%)汽车4S店的经销人员表示,限牌前的几天,店里生意非常好,库存基本销空,估计其中有些人还是出于国产自主轿车价格便宜利于囤号的目的。
此前,网上盛传杭州一名消费者在公布限牌前一口气买下了百余辆面包车用来屯牌。虽然没有联系上这位消费者,但作成这笔生意的杭州翔通汽车有限公司的一家门店销售顾问对此事表示了确认。
杭州一家奇瑞4S店销售经理表示了他的担忧:“杭州汽车市场将面临大幅缩水,合资品牌的日子都不好过了,咱们自主品牌该怎么办?”
“限牌令”下自主品牌面临重压
“限牌令”下汽车业将受到不小的打击,尤其是本就艰难的自主品牌。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经验证明,一旦限购,自主品牌受到的冲击往往最大,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可能无力在这些城市立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0.37万辆,环比下降28.99%,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60%,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限购以来,自主品牌在北上广等城市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比重已由限购之前的30%降为10%左右,到目前为止,这种下滑的趋势还没有出现停止的迹象。
业内人士指出,国产自主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与实施限购政策的一线大城市不断增多有一定的关联。“限购政策表面上看是抑制了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但从内在的市场结构分析,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国产自主汽车品牌,由于‘先天不足’,其竞争成本将会被该政策增加。”
杭州一家奇瑞4S店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大部分自主品牌市场的策略就是成本控制,依靠低价薄利多销。但这种受成本与利润制约的模式必须在销售量足够大的前提下才能维持。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车牌价格、置换车辆排量等条件限制,无形中大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准入门槛,这让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低价位、小排量车型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中国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指出,实施限购后,消费者会倍加珍惜获得车牌的机会,无论是买新车还是换旧车,在“一步到位”消费心理的促使下,都想买部“好车”。加之,目前实施限购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线大城市,社会经济发达,当地居民消费水平也普遍较高。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接地气”的国产自主汽车品牌在一线大城市市场份额的萎缩。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大型经销商集团也会顺应市场趋势,集中资源发展中高端品牌,而基本停止拓展自主品牌渠道。由此看来,一旦更多的城市实施限牌政策,自主品牌汽车势必将遭受重大冲击。
突围之路在何方?
面对部分一线大城市推出限购措施以致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局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在WTO规则下,政府不能只对国产自主汽车品牌实行税收优惠,国产自主汽车品牌须加快转型升级,坚持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协调并重发展,只有品质优异、技术先进的车企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
江淮汽车(10.02, -0.37, -3.56%)董事长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