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拓之所以畅销数年,转手时非常保值,主要原因是“便宜”,一是售价便宜,二是使用便宜。两个便宜加在一起,造就了普通收入者也可以轻松购买,尤其是遇到政策性限号时候,也可以不假思索地买上一辆,以解燃眉之急。我们以一辆05年的奥拓为例,即使现在也可以卖到一万多,相对于车价,足可以看出它的保值率之高。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有4家军工企业同时生产日本铃木的微型车奥拓。到了2006年,因为无法到达国家三号排放标准,长安奥拓退出了北京市场。此时,江南奥拓、江北奥拓和西安奥拓,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变卖机器设备,有的则更换东家,变成了比亚迪。长安奥拓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在4家奥拓中脱颖而出,而且完全可以继续生产。最终,长安奥拓走上合资企业的道路,于1993年与日本的铃木合资,创建了长安铃木。使得奥拓这一车型在中国重获新生,才有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长安铃木奥拓。
1995年3月,第一辆国产的奥拓0.8L车型下线,这款车型是由日本本土生产的第二代奥拓改款而来的。而正是这款车型,书写了中国微车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次年10月,长安铃木奥拓在中国市场上首创了分期付款购车模式,这让本来就不贵的小车更面向于大众销售。
2008年7月,长安铃木宣布奥拓正式停产,这也表明着这款在国内市场叱咤了13年之久的老车型谢幕退市。而在这13年过程中,奥拓可以说是成为了中国微车市场上,一款具有传奇色彩的车型,其在中国市场上的总销量更是超过了50万辆。
在国内,1992年底,按照“兵总”的统一部署,第2代奥拓(CA72)在国内4个生产企业投产,他们分别是:重庆长安、吉林江北、湘潭江南、西安秦川。零部件由长安生产,4家企业各自组装整车销售。
重庆长安由于配套最为齐全,整车质量可靠性高,最终得以发展,吉林江北就是后来的吉林通田,再后来与吉利合并,发展出杰士达、华普品牌。湘潭江南与众泰汽车重组,西安秦川在生产了一段奥拓的改款车型——福莱尔后,则被比亚迪收购。这代奥拓在国内生产周期长达14年,从01年起,长安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加装安全气囊,ABS等安全配置,老奥拓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完成了自己优质代步车的历史使命,2006年全面停产。
第一代奥拓:1979年-1984年
第一代奥拓是于1979年上市,虽然其马力弱,仅仅比一些摩托车动力稍强,但凭借百公里仅为3.53升的低油耗、价格便宜的入门级代步车的优势,紧紧抓住了入门级代步车的市场需求,上市之后非常受欢迎,尤其吸引女性车主。第一代奥拓也出口到了北美市场,由于当时的排放法规,市场上很多车型需要安装两个催化器才能达到标准,而奥拓仅需一个,并且当时2门车型的税费也有优惠,这些优势使得奥拓在美国销量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