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年6月30日晚市政府宣布广州实施限牌为时间的起点,其前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引发了涟漪般的连锁结局。这些故事和结局或者由于藏匿在暗处、或者虽然公开但表象模糊,过去一直都让人看不清楚。南都记者通过连续的调查和采访,写成了这一篇限牌一周年系列专题,试图向你展示,是谁推动了限牌的决策;在过去一年里,限牌又给我们的生活和广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下班交通高峰期,夏日的夕阳依旧猛烈,黄埔大道一眼忘不到头的车流里玻璃反射出刺眼的白光。出租车司机吴师傅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限牌了,还不是一样地堵车。”
和限牌一年后官方宣布“限牌让广州大规模的堵车推后了两三年”的乐观论调相比,吴师傅的直观感觉却有点不以为然,他指着路边的员村热电厂旧址说:“听说这里以后拆了又会建很多高楼,人越多车越多,现在已经够堵了,未来又能好到哪里去?”
他所指的位置是规划中的国际金融城选址,两年前这里已经被政府圈定,要打造出另一个高端C B D,这里将能容纳10万人居住和就业、拥有全市最大的地下空间、超过4.5万个停车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