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咨询电话:023-62853291
快速注册 | 立即登录 论坛
当前位置: 环宇二手车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新闻】汽车业调控进退两难

汽车业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房地产”,成为实施调控政策的主要行业?这也成为“两会”之后汽车业热议的焦点。 

  继日益严重的堵车困境,引发大城市的汽车限购政策“大棒”之后,现在汽车业面临的另一个调控压力就是雾霾的肆虐。尽管简单断定汽车保有量膨胀是雾霾“元凶”的观点备受驳斥,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和汽车业息息相关的问题。

  堵车和大气污染,已成为悬在汽车业头上的两把利剑,随时可能刺下一剑,阻击市场的前进步伐。

  正如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会影响经济增长一样,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如整体调控汽车业发展,也将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内需的释放产生负面影响。这将同样是一个两难问题。有所差别的是,相比有泡沫的房地产,汽车业本身泡沫更小。

  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杰

  ◆◇大势

  治堵+雾霾:汽车业两道难题

  雾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最热门词汇之一。作为造成雾霾肆虐的一大推手,汽车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因素自然也备受诟病。

  去年12月27日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70%。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也列出数字表示,“从北京雾霾天气影响来看,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保有量早已经过亿的汽车,自然难辞其咎。

  当然,更多的矛盾指向石油行业。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就认为,“不否认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也绝非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能忽视国内车用燃油的质量问题。由于车用燃油品质差,国家有关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日期一再推迟。车用燃油品质差、达标油供应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机动车的正常排放水平,也直接大幅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即使如此,还是有人提出建议要划出“车辆总数控制红线”。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车晓端提出,汽车的无序发展既带来城市的拥堵现象,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国家应尽快考虑促进汽车有序发展,划出“车辆总数控制红线”。他认为,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城市汽车数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城市汽车总量控制制度和按计划投放号牌制度。

  已成“温水煮青蛙”两难局势

  在乘联会秘书长饶达看来,现在汽车市场如再出现高速增长,绝对不是好事了。因为光是堵车这一项,已经足够引发对汽车业发展的全面调控。

  目前堵车已经蔓延到了贫困的县城,有时还会出现交通瘫痪。国内汽车保有量每年以1500-2000万辆的增长,而道路每年仅增10万公里左右,预示着今后交通瘫痪会频繁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将造成物流费用大增、工作效率下降、企业营运成本提高、城市投资环境变差、人们的不满情绪加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也就是汽车在用温水煮中国经济和政治这只青蛙。”饶达说,“结果只有两个可能,要么青蛙立即跳出温水,要么由于水温上升,最后青蛙死在锅里。”

  饶达认为,这不是夸大之词。如果国家不调控,会使社会矛盾大量积聚,拖到5年后才调控,就会劳而无功,反而有过。而且堵车已经是全社会的大问题,地方政府是解决不了的。汽车市场继续高速增长,犹如火上浇油,已经不是好事了,他将使堵车更严重以致更频繁的交通瘫痪。

  但汽车业内人士也纷纷指出,北上广实施的汽车限购政策,绝不是治本之计。甚至从北京的政策实施效果来看,也并没有减缓城市的汽车拥堵情况。

  作为汽车界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认为,面对“汽车社会”的迅猛呈现及带来的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压力,应该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规划汽车社会综合治理举措。中央政府层面,在制定与汽车有关的政策时应该以汽车社会为出发点,建议政府注重汽车产业政策与汽车社会政策的兼容性,在顶层制度方面明确今后1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社会建设的方向。在地方政府层面,她建议各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将交通战略和运输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

  调控汽车业将冲击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