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混动“失宠”美国: 引中国公司哄抢
东风汽车集团在两年前公布了“十二五”战略目标,计划5年内投入3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但截至目前,东风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各大车企集团中并不突出,急于找到突破口。
吉利对于抢夺菲斯科表现得更加急切,目前已经派出工程师团队,到加州考察菲斯科电动车技术。据路透社消息称,吉利因更热衷于技术和在决策反应上更加快速,相对于东风集团更受菲斯科青睐。
菲斯科的产品在2011年底上市后,一直遭受电池等部件质量的困扰,曾多次召回,直接导致其资金短缺。此外,其技术路线也被质疑毫无亮点,“菲斯科的第一款产品卡玛采用了增程式的混合动力技术,其搭配的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汽车。”菲斯科中国总代理广汇集团内部工程师2月18日对本报记者说。
这种串联式混合动力模式类似于通用雪佛兰的沃蓝达。
“这种模式效率并不高,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增加了环节,导致能量消耗增多。”国家科技部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说。
中国公司哄抢菲斯科
2007年,著名汽车设计师亨利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和伯恩哈德·克勒(Bernhard Koehler)合作创立了菲斯科汽车公司,第二年的北美车展就展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跑车卡玛。
2011年12月卡玛在美国上市,但在截至去年9月不到一年的销售时间里,卡玛遭遇了多起起火事件,原因包括电池起火和冷却风扇故障。
为其供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A123也遭受重创,生产无法持续,电池供应唯一依靠A123的菲斯科也在去年年中被迫停产,但同样采用了A123生产出的电池的宝马却并没有遇到类似电池问题。
菲斯科此前已在美国失宠,去年初,美国能源部将该公司信用额度冻结为5.29亿美元,菲斯科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资金短缺,菲斯科原计划于2013年推出的第二款车型上市将至少推迟一年,此外,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亨利克·菲斯科不得不考虑转卖菲斯科汽车公司。
多家中国企业进入竞购菲斯科的队列中,其中包括成功收购A123的万向集团,此后东风也被传参与竞购,东风集团报价3.5亿美元收购菲斯科85%的股权。
早在2011年初,东风汽车就公布了包括“在未来五年投资3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十二五”规划。规划中称,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预计2012至2013年有产品上市,包括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但受制于研发能力、人才储备等因素,东风集团过去几年的新能源发展进展在各大汽车集团中并不突出。
进入2013年,东风集团开始加速推进新能源计划,并逐渐加大了与海外拥有先进技术企业合作的步伐,2月1日,东风汽车集团新能源技术中心与加拿大动力电池制造商Electrovaya签署协议,Electrovaya将为东风集团下半年投入规模生产的两款电动汽车设计、研发和生产锂电池系统。
基于东风集团是否会直接收购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问题,东风集团内部相关人士在1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没有关于收购的信息可以披露。
但中国公司对于菲斯科的兴趣远远高出了多数人的预想,2月18日,路透社消息称,潜藏在东风集团背后的最强劲竞争对手是中国浙江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其报价不超过3亿美元收购这家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按照菲斯科管理层传递出的信息,他们对吉利的民营企业管理风格更感兴趣。
吉利汽车也在新能源汽车上辗转多年,此前已经研发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EC7、EC8,以及纯电动车EK-1、EK-2等几款新能源汽车,但目前其销量仍为零。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