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交易回暖,这个市场交易也将更加规范。上周《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结束“征求意见”阶段,即将报相关部委审核。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范》将是二手车行业第一个国家标准,其将使国内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有章可循,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
新闻背景 《规范》出台有条不紊
据了解,早在7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发布了“关于《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网上征求意见的通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主要是面向二手车流通领域从业人员及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且意见收集截止日期为2012年8月5日。
日前,记者联系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后了解到,他们目前正在对《规范》进行进一步汇总、完善,然后报送部委审核,随后会进入发布程序。
而记者也在其发布的“鉴定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中看到,其要求二手车鉴定评估专业人员借助检测设备与工具,对二手车进行量化的技术检测,并向消费者告知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结果。而这个“量化”包括12个表格共104项内容,并且还对“拍摄车辆照片”也做了规定,可谓甚为详细。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规范》中还提到,此标准的制订参考了国外二手车鉴定评估有关法规与行业标准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专家解读 《规范》的优势在哪里?
作为二手车行业第一个国家标准,《规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中国二手车网副总经理朱龙江告诉记者,现行的二手车评估多是“评估师评估价格”,而在《规范》中,要求专业人员借助检测设备对二手车进行量化检测。“这是‘新国标’的最明显的优势。”朱龙江表示。
朱龙江还表示,信息不对称一直是阻碍消费者尝试二手车消费的最大阻碍。“信息不对称主要是交易信息不对称、价格信息不对称、车况信息不对称三方面,而我国二手车一直缺乏规范的评估体系、认证体系和价格体系。”朱龙江说,“目前在二手车交易中,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从事二手车评估鉴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和规范。而《规范》一旦出台,也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记者走访 省会车商少知《规范》
日前记者在走访省会二手车市时,也针对《规范》中的一些问题想请教部分二手车商。但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对《规范》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二手车商直言“不知道有这回事”。
“前段时间接到来自协会通知了,说是要过去开会培训,但我感觉用处不大,就没去。”雄宇旧机动车经纪公司的经理池朝然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现阶段整个二手车市场并未规范起来,二手车的价格也多是实行“车上报价、消费者砍价”的模式。“如果真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来执行,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池朝然认为。
池朝然的观点也代表了省会大部分二手车经销商的心思,安周二手车经理戎永强也告诉记者,现在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已习惯与商家砍价,一旦由《规范》来定价消费者一时间能否接受也难说。
河北省旧机动车流通协会会长李沛熠也告诉记者,《规范》出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二手车交易进行指导,但由于不是强制性规范而只是参考,所以其对当前二手车市场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观点纵深 如何执行也是问题
“出台《规范》,就是为二手车交易、质保、消费贷款和评估定价搭建一个平台,让二手车市场的功能更加细分,推动二手车行业的发展。”河北省旧机动车流通协会会长李沛熠表示。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规范》的如何执行也是个问题。据介绍,《规范》中要求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经营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而且还要配备一系列检测设备和工具,以及具有3名以上二手车鉴定评估师、1名以上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许多二手车经销商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而如果由第三方机构检测,那势必会造成二手车交易成本的增加。
李沛熠还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规范》实际上也没有办法完全规范二手车的价格,毕竟决定二手车价格的除了车况之外,还会受新车价格、市场行情甚至车辆颜色等因素的影响。“对二手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价格,所以在对价格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规范》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就更有限了。”李沛熠认为。
部分检测项目提前看
据悉,《规范》中要求专业人员借助检测设备对二手车进行量化检测,而在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样的检测其实正在进行中。日前,朱龙江为记者介绍了部分检测项目。(出自:车讯网)